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新闻动态 > 详细信息
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维护市场拓展比较慢?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5-8-18 10:00:05

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维护市场拓展没有那么快?


国内医疗器械与设备企业不乏有好产品,有些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甚至更好。但是,这些产品却很难推广开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企业的营销能力短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环境的制约:招标政策、采购方式、交易内幕等无一不是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拦路虎。悲观的人会痛斥所有的不公平,明智的人才会审时度势,在诸多限制中争取主动权。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的康复用具、X线断层检查仪、内镜、医用导管、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

  而从2014年,各种医疗利好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医械市场的拓展,行业专业人士也认为2015年也会是医械发展之年,但由于曾是进口医械占据的市场,国内医械拓展仍亟待一些政策的实施。

  招标政策不严跨国公司回扣高

  “根据排量不同,一台进口CT的价格从200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而国产的100多万元就可以买到。”山西一家医院院长说,国产设备尽管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却未进入医院的采购视野。

  原因很简单,院长简析说,大家盲目的认为贵的东西就是好的,认为价格实惠的国产医疗器械的不如昂贵的进口医械,可是大部分人士或许并不清楚,进口医械的价格的之所以昂贵,并不只限于产品本身,中间还有许多流程占据的费用。

  国内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认为,同档次的设备,国内设备和进口设备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差别,国内设备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而且更多的更能符合国人的要求。先以美诺瓦医疗科技为例,美诺瓦医疗掌握DR研发的核心技术,致力于研发质量优异、性能良好、价格优势明显的数字化X光机产品,并取得中小型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信赖与赞许。同时美诺瓦医疗不断加快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向高端医疗领域挺进,与进口设备一争高下。如美诺瓦微剂量数字乳腺机、全景数字牙科机、宠物DR等产品,具有放射剂量低、成像清晰、成像速度快、操作便捷等优势。

  而且本土医疗器械具有更大的优势,首先,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荐新医改。价格适中,很好的满足了一些中小型医疗机构的需求,切实服务于百姓,提高疾病筛查率,帮助基层地区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因病致贫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降低售后服务费用。进口设备的售后维修均由原公司专门人员实施,价格昂贵,一旦出现维修不及时、耗材供应中断的情况,设备的使用将会面临瘫痪,影响诊疗进程。美诺瓦自主研发的CCD探测器独家推出“终身质保”的政策,大大减少了医疗机构的维修成本,且更方便、快捷。

  国内很多的大型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完全与进口产品抗衡,而且降低患者医疗花费。购买费用和维修价格的降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从而可以减少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不良医疗行为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经济负担。

  而且国内医械更能保护我国患者健康隐私,进口医用设备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内部,因此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的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都面临着巨大风险。使用美诺瓦等国产医疗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我国患者的健康隐私。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血液净化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该公司董事长高光勇说:“一些中医院根本不需要如此昂贵先进的设备,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医疗器械难以拓展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我国现行的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政策是在大量应用进口医疗器械的环境下产生的。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检验科主任陈坤介绍,医院定期要将检查结果报送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以评估检查是否准确“中心使用的全部是进口产品,技术参数也参照进口产品,所以我们也得用进口的,否则检查结果相差太大医院就会被整顿”。

  二是采购招标政策执行不严,在实际招标采购中,不少单位明文规定只采购进口产品。高光勇告诉记者,北京某大型医院只采购进口产品,企业投诉他们。但该院称如不立即撤诉,他们将利用自己在业界的影响力,让全国医院都不用我公司的产品。

  三是许多医疗器械采购花费的是公共财政,一些医院根本不考虑性价比,只购买价格最高的进口产品。业内人士透露,进口产品回扣高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不少跨国公司还以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为名让医院负责人免费旅游,以便于在采购价格上获得利益,这也挤占了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

  医疗机构应分类使用医疗器械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扶持力度,但优质国产产品却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形成“研发上加油、市场上刹车”的怪圈,打击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而进口医疗器械已然形成垄断,对我国医疗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也给国内打破技术垄断、疾病信息等管理带来艰巨挑战。

  业内人士呼吁,国家亟须从三方面调整政策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一是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加以分类使用。“有些县级医院的C T配备甚至超过了省级医院,买多少钱的设备,医院自己说了就算,实际利用率并不高。”业内人士称,卫生主管部门应按医疗机构级别,推荐使用适宜的高、中、低不同档别医疗器械:最高端的医疗器械可以达到严格控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维持生命的目的;中端医疗器械次之,低端产品则属于常规使用,具备安全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和医保报销比例。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国产和进口医疗器械的检查报销比例一样,影响了医院使用国产产品的积极性。李小平建议,可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适当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检查报销比例,对临床上并不迫切需要的进口产品降低检查报销比例。

  三是投入科研经费,扶持国产优势产品。由于不能够保证带来实际效益,很多企业不再设立研发部门,只从事仿制、基本生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规划、引导:对我国医疗器械的优劣态势加以梳理,对既有的优势产品采取减税、补贴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